杠杆率反弹添隐忧 债市行情恐反复
时间:2018-04-11 13:38|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2018年以来,债券市场连续大涨的背后,机构加杠杆行为重新浮出水面,最新公布的3月债券托管数据也佐证金融市场杠杆水平有所抬升。
谁在加杠杆?机构分析认为,3月份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净融入规模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叠加两类机构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存在明显的加杠杆行为。进一步看,3月债市杠杆有所抬升主要源于流动性宽松和监管暂稳,考虑到一系列监管政策将逐步落地,逆监管意图加杠杆的行为可能将触发监管机构去杠杆,导致债券市场面临回调压力。但结构性去杠杆、监管协调加强的思路下,“金融稳、实体紧”的格局对市场整体较为有利,短期收益率虽有反弹压力但预计上行空间有限。
谁在加杠杆
资金面宽松环境下,机构加杠杆热情重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银行间债券总托管量合计增加10716亿元至6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与上月持平。其中,中债登债券总托管量小幅增加2747亿元至51.16万亿元,增幅主要来自地方债发行开始放量;上清所债券总托管规模大幅增加7969亿元至17.47万亿元,主要得益于同业存单的大规模发行。
运用“债券托管量/(债券托管量-待购回债券余额)”这一指标衡量,因3月份待购回债券余额为5.28万亿元,银行间债市整体杠杆率3月末达到111.51%,较2月末环比上升1.43个百分点。
作为同业负债的重要构成,同业存单净融资额转正也进一步佐证债市存在加杠杆的基础。数据显示,继今年1月同业存单净融资额转正后,已连续3个月正增长,1-3月同业存单托管量分别为8.02万亿元、8.24万亿元、8.69万亿元,对应净融资额分别约611亿元、3005亿元、3016亿元。
那么,究竟是谁在加杠杆?分析债券托管的投资者结构或可一见端倪。分机构来看,3月份,广义基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托管规模均明显增加,其中广义基金托管规模大幅增加3736亿元,主要是大幅增持同业存单超过3000亿元;商业银行托管规模增加1539亿元,对同业存单、农发债和短融超短融增持规模较大;证券公司托管规模大幅增加1294亿元,创历史最大单月增持规模,对各类利率债和非金融信用债均有大幅增持。
天风证券孙彬彬点评称,3月主要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存在一些共性,即加大了对信用债的配置力度,且久期有所加长。进一步结合资金拆借行为来看,3月份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净融入规模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速均超过150%,资金融入需求十分旺盛,两类机构存在明显的加杠杆行为。
严监管进行时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市加杠杆主要源于流动性宽松和监管暂隐。今年一季度,尤其是1月中旬以来,流动性的持续宽松带动债市整体回暖,加之监管政策处于相对空窗期,市场情绪较为高涨,机构加杠杆冲动萌发。但结合2018年以来的一系列文件及高层表态来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依然被高度重视,监管政策仍将不断落地,逆监管意图加杠杆的行为或将触发监管机构去杠杆,导致债券市场面临回调压力。
年初以来,各项监管政策仍在不断出台,包括《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获得审议通过,刚刚揭牌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下发了其首个文件——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的通知。同时,金融监管的机构和人事安排逐步落定,宏观审慎框架不断完善。
“随着银保监会成立后首个监管文件正式出台,监管政策或将进入新一轮密集发布期。3月在资金面整体宽松、监管预期持续缓和的背景下,机构重新开始加杠杆,逆监管意图加杠杆的行为必将招致未来监管政策从紧从严执行。”华创证券固收团队认为。[page]分页标题[/page]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部分投资者认为资管新规的影响已基本被市场消化,但也有观点认为,监管所造成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光大证券指出,本次的“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作为配套细则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都是可执行性非常强的文件,对债市的影响很可能超过市场预期。在“理财新规”落地后,银保监会可能在第一时间督促银行进行检查、整改,而银行应对的过程会造成市场利率波动。
不必太悲观
尽管对监管的不确定性仍需保持谨慎,但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悲观。市场人士指出,年初以来,在监管并未放松的同时,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维持平稳,意味着各部门监管协调已经有所加强,难以再次出现监管与货币政策同时收紧的局面。如果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对流动性影响较大,不排除货币政策予以暂时性支持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但也首次明确了“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
天风证券孙彬彬点评称,在结构性去杠杆基本路线下,可能更多依赖监管支柱,而货币主要体现稳健特征,这一稳健实质上是略松;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流动性管理和资金面调控在推进“去杠杆”进程中的作用或有所淡化。
中金公司指出,金融防风险的重心已经从金融去杠杆到实体去杠杆、强力抑制不规范融资需求。融资需求如果受到强力抑制,一方面导致金融资产的供给收缩,有助于资金向标债流转;另一方面社融增速放缓,引发的“紧信用”通过基本面预期利好债市。而从货币政策来看,管好闸门、松紧适度、合理稳定、控杠杆等用词已经有所预示,货币政策的基调已在悄然变化。融资渠道收缩、贸易摩擦风波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也导致货币政策倒逼去杠杆的诉求下降,保持稳定的必要性增强,央行在“削峰”方面明显做得更好,但也不会允许加杠杆行为的再次抬头。
反观推动一季度债市大涨的主要因素——资金面超预期宽松,中银固收崔灼驹指出,2018年以来,央行的操作明显要好于市场预期,而在宏观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货币政策也并没有转为宽松的理由。对于年初至今的“超预期”,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在重提货币政策双支柱的框架后,监管协调加强的结果。这种金融稳、实体紧的格局其实就是所谓的“稳货币、紧信用”,对债券市场较为有利。
但崔灼驹也指出,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近期债市收益率下行速度过快,而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定力,利率债市场在二季度存在反弹风险;从政策上看,2018年以来,政府对于去杠杆的决心和力度大于往年,需谨慎提防信用事件产生短期流动性冲击。
总的来看,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去杠杆仍将持续推进,后续一系列监管政策将逐步落地,在此背景下,市场反而出现加杠杆的现象,明显与监管方向不符,投资者需警惕触发监管去杠杆的风险。不过在结构性去杠杆、监管协调加强的思路下,监管对债市的影响应好于去年,且“金融稳、实体紧”的格局对市场整体较为有利,短期收益率虽有反弹压力但预计上行空间有限。
谁在加杠杆?机构分析认为,3月份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净融入规模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叠加两类机构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存在明显的加杠杆行为。进一步看,3月债市杠杆有所抬升主要源于流动性宽松和监管暂稳,考虑到一系列监管政策将逐步落地,逆监管意图加杠杆的行为可能将触发监管机构去杠杆,导致债券市场面临回调压力。但结构性去杠杆、监管协调加强的思路下,“金融稳、实体紧”的格局对市场整体较为有利,短期收益率虽有反弹压力但预计上行空间有限。
谁在加杠杆
资金面宽松环境下,机构加杠杆热情重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银行间债券总托管量合计增加10716亿元至6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与上月持平。其中,中债登债券总托管量小幅增加2747亿元至51.16万亿元,增幅主要来自地方债发行开始放量;上清所债券总托管规模大幅增加7969亿元至17.47万亿元,主要得益于同业存单的大规模发行。
运用“债券托管量/(债券托管量-待购回债券余额)”这一指标衡量,因3月份待购回债券余额为5.28万亿元,银行间债市整体杠杆率3月末达到111.51%,较2月末环比上升1.43个百分点。
作为同业负债的重要构成,同业存单净融资额转正也进一步佐证债市存在加杠杆的基础。数据显示,继今年1月同业存单净融资额转正后,已连续3个月正增长,1-3月同业存单托管量分别为8.02万亿元、8.24万亿元、8.69万亿元,对应净融资额分别约611亿元、3005亿元、3016亿元。
那么,究竟是谁在加杠杆?分析债券托管的投资者结构或可一见端倪。分机构来看,3月份,广义基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托管规模均明显增加,其中广义基金托管规模大幅增加3736亿元,主要是大幅增持同业存单超过3000亿元;商业银行托管规模增加1539亿元,对同业存单、农发债和短融超短融增持规模较大;证券公司托管规模大幅增加1294亿元,创历史最大单月增持规模,对各类利率债和非金融信用债均有大幅增持。
天风证券孙彬彬点评称,3月主要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存在一些共性,即加大了对信用债的配置力度,且久期有所加长。进一步结合资金拆借行为来看,3月份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净融入规模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速均超过150%,资金融入需求十分旺盛,两类机构存在明显的加杠杆行为。
严监管进行时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市加杠杆主要源于流动性宽松和监管暂隐。今年一季度,尤其是1月中旬以来,流动性的持续宽松带动债市整体回暖,加之监管政策处于相对空窗期,市场情绪较为高涨,机构加杠杆冲动萌发。但结合2018年以来的一系列文件及高层表态来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依然被高度重视,监管政策仍将不断落地,逆监管意图加杠杆的行为或将触发监管机构去杠杆,导致债券市场面临回调压力。
年初以来,各项监管政策仍在不断出台,包括《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获得审议通过,刚刚揭牌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下发了其首个文件——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的通知。同时,金融监管的机构和人事安排逐步落定,宏观审慎框架不断完善。
“随着银保监会成立后首个监管文件正式出台,监管政策或将进入新一轮密集发布期。3月在资金面整体宽松、监管预期持续缓和的背景下,机构重新开始加杠杆,逆监管意图加杠杆的行为必将招致未来监管政策从紧从严执行。”华创证券固收团队认为。[page]分页标题[/page]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部分投资者认为资管新规的影响已基本被市场消化,但也有观点认为,监管所造成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光大证券指出,本次的“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作为配套细则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都是可执行性非常强的文件,对债市的影响很可能超过市场预期。在“理财新规”落地后,银保监会可能在第一时间督促银行进行检查、整改,而银行应对的过程会造成市场利率波动。
不必太悲观
尽管对监管的不确定性仍需保持谨慎,但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悲观。市场人士指出,年初以来,在监管并未放松的同时,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维持平稳,意味着各部门监管协调已经有所加强,难以再次出现监管与货币政策同时收紧的局面。如果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对流动性影响较大,不排除货币政策予以暂时性支持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但也首次明确了“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
天风证券孙彬彬点评称,在结构性去杠杆基本路线下,可能更多依赖监管支柱,而货币主要体现稳健特征,这一稳健实质上是略松;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流动性管理和资金面调控在推进“去杠杆”进程中的作用或有所淡化。
中金公司指出,金融防风险的重心已经从金融去杠杆到实体去杠杆、强力抑制不规范融资需求。融资需求如果受到强力抑制,一方面导致金融资产的供给收缩,有助于资金向标债流转;另一方面社融增速放缓,引发的“紧信用”通过基本面预期利好债市。而从货币政策来看,管好闸门、松紧适度、合理稳定、控杠杆等用词已经有所预示,货币政策的基调已在悄然变化。融资渠道收缩、贸易摩擦风波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也导致货币政策倒逼去杠杆的诉求下降,保持稳定的必要性增强,央行在“削峰”方面明显做得更好,但也不会允许加杠杆行为的再次抬头。
反观推动一季度债市大涨的主要因素——资金面超预期宽松,中银固收崔灼驹指出,2018年以来,央行的操作明显要好于市场预期,而在宏观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货币政策也并没有转为宽松的理由。对于年初至今的“超预期”,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在重提货币政策双支柱的框架后,监管协调加强的结果。这种金融稳、实体紧的格局其实就是所谓的“稳货币、紧信用”,对债券市场较为有利。
但崔灼驹也指出,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近期债市收益率下行速度过快,而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定力,利率债市场在二季度存在反弹风险;从政策上看,2018年以来,政府对于去杠杆的决心和力度大于往年,需谨慎提防信用事件产生短期流动性冲击。
总的来看,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去杠杆仍将持续推进,后续一系列监管政策将逐步落地,在此背景下,市场反而出现加杠杆的现象,明显与监管方向不符,投资者需警惕触发监管去杠杆的风险。不过在结构性去杠杆、监管协调加强的思路下,监管对债市的影响应好于去年,且“金融稳、实体紧”的格局对市场整体较为有利,短期收益率虽有反弹压力但预计上行空间有限。
TAG

相关阅读:
- 优力狮抽奖活动即将开始,海量奖励等你来拿2023-12-25 10:04
- 聚焦“制造业保持基本稳定:逻辑与政策”,CMF专题报告发布2023-06-20 06:07
- 618电商大促"暗含战机",消费基金迎来大转机?2023-06-20 06:08
- 金监总局「一号文件」的深意:消保是安身立命之本2023-06-20 06:07
- 风大雨大时代,中国食品饮料如何“再造奇迹”?2023-06-20 06:06
- 抖音电商、小红书、梦饷科技…… 电商新势力为何总在上海出现?2023-06-20 06:05
- 离岸服务外包是桩好生意吗?2023-06-20 06:04
- 多地密集部署稳增长 先进制造业投资迎强支撑2023-06-20 06:04
- 卖家说刘德华的脸更适合我!揭秘AI变脸生意链:1.5万元包学会2023-06-20 06:01
- 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K线图|狗狗币价格美元2023-02-27 11:52

滚动播报
- 12:17寻找自然受益型经济10万亿美元的商机 ——第一财经第十四度携手达沃斯举办
- 12:43燃情“苏超”!苏州队VS扬州队精彩上演!雪中飞助力苏州队3:0夺得首胜!
- 17:23卷不赢的618,中国商家在东南亚集体“回血”
- 13:57“基于北斗与遥感的数字应用产业互联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在京成功
- 13:39三贯穿定基调,五纵横拓图,六点连线筑生态——燕京510以全域营销战略登顶
- 10:05由新者胜 至行者达 第三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正式发布
- 09:53相关专家领导赴四川嘉好变频供水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 21:20甘露特钠胶囊多地断供?谁来续上患者的记忆
- 08:59站酷×北京邮政×微博强强联手!“玩具杂货铺”玩转儿童节艺术营销
- 14:13再破圈!央视端午晚会新松大负载机器人“执手”专业舞者柔美共舞,人机“无间
- 12:30盼星星,盼月亮,就盼九期一
- 09:26双线狂欢引爆510盛夏:狮王“世界风味”VS燕京9號“社区烟火”
- 14:35如何借力抖音7亿日活?京东(郑州)基地手把手教电商企业数字化转型
- 16:35150+项专利死磕滤芯,云米引领家庭饮水进入矿泉时代
- 10:35必有人,重写爱与浪漫 宝珀Ladybird贝蒂女士系列
- 10:34宝珀Ladybird贝蒂女士系列钻石舞会炫彩腕表 焕新演绎尊贵皇家紫色
- 10:36HTX携手HTX DAO共庆BTC披萨节,开启Web3全球化共识新篇章
- 10:08化学工业出版社一行到访外研在线 调研出版数字化转型路径
- 21:31BTC披萨节遇上TRUMP晚宴,HTX送出百万USDT狂欢福利
- 16:09HTX“火星计划特别版”新晋候选人出炉,用户太空之旅进入冲刺阶段
- 13:502025第四届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科技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成功召开
- 19:352025第四届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科技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成功召开
- 13:49恩捷李晓明:加速领跑全球锂电隔膜赛道
- 15:17HTX披萨狂欢节用户红包活动开启:联动七大加密项目限时送200,000
- 09:352025燕京啤酒510 BigDay启幕,解码全域营销新范式
- 09:24恩捷股份:恒捷远 PE-MBR 膜组器如何实现成本 “大瘦身”
- 20:03“火星计划特别版”活动启动:孙宇晨出资600万美元,助HTX普通用户圆梦
- 16:51USD1上线引爆市场,HTX下一步瞄准WLFI?
- 15:44燕京啤酒510品牌日蓄势待发:以全产品线矩阵构建全域营销生态
- 15:19孕妈妈必须知道的脐带血知识:脐带血十大误区

新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