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助推高质量产业发展·创投实录|华青领创:敢于“掀桌”,方见新“视界”

时间:2025-10-30 20:29|来源:中国产经网|编辑:yezi 网友评论

做过线上电台,开发过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助力中小企业搭建电商体系……“喜欢折腾、不停创业”,这是江苏华青领创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青领创”,前身为南京魔数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勇最鲜明的标签。

一直以来,王勇的创业之旅始终紧贴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的脉搏,但这一次,他不再追逐风口意义上的“生意”,而是立志打造一份可长期投入的“事业”——带领华青领创成为国内领先的AR(增强现实)平台工具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AR技术化作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基石。

创业“三角定律”:价值、时机与政策 

2000年,王勇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我们学计算机的人信奉‘人人都是独立开发者’,内心都有‘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怀揣这一信念,2002年,他在校园启动了“星河港湾网络电台”,由他带领的团队负责技术开发。2004年,王勇踏出校园时,该项目已积累5万活跃用户。

毕业后,在经历短暂职场历练后,王勇投身国家“金税工程三期”建设,主导开发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取得良好反响;帮助企业搭建电商体系,短短两年便使公司年营收突破2000万元,最终公司被成功收购。 

创业常被称作“九死一生”的冒险,然而,王勇却似乎总能在浪潮中踏准节拍。在他看来,“创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混沌中看清方向、掌握节奏。”

基于多年实战,他总结出一套清晰的创业“三角定律”:所选行业必须符合长期价值趋势,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并具备明确的政策支持。

2018年,王勇再次站在创业的十字路口。这一次,他的目光投向了AR领域。这一赛道完美契合他的判断逻辑:从大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到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终端小型化、交互自然化是技术演进方向;AR行业仍处于萌芽期,初创企业机会充沛;国家正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政策东风已十分明朗。

赛道已定,团队面临关键抉择:做硬件还是做软件?王勇回忆道:“我们将当时的AR行业比作手机的‘诺基亚时代’——硬件形态百花齐放,行业标准尚未统一。这意味着,如果押注硬件风险极高,很可能迅速被下一代技术替代。软件则不同,它能够持续积累行业场景、沉淀核心能力。更关键的是,当时软件领域尚未出现巨头垄断,这正是属于我们的机会。” 

2019年,在南京的一家咖啡馆里,王勇和团队成员敲下了第一行AR软件代码。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在他们心中升腾:“过去,我们做的是生意,追求的是盈利;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一项事业,成为一家能够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

2020年11月,华青领创正式成立。然而,就在团队准备大展拳脚之际,他们很快发现,最初设想的标准化产品路线在国内市场“水土不服”:“每个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强推标准化产品寸步难行,必须深度响应个性化需求。”

在经历深入的反思磨合、战略重构后,华青领创果断从“推产品”转向“建生态”。公司不再直接交付终端应用,而是将AR核心技术模块化、平台化,向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开放,携手打造适配多场景的行业解决方案。

AR赋能,让数字力直达“双手场景”

走进华青领创的展示厅,各式AR眼镜在灯光下静置陈列,它们不仅外观炫酷,更是为解决问题而生。“AR技术在B端已进入到可落地、可实用、可规模化价值创造的新阶段,正在工业、农业、轨道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扎根。”王勇介绍。

在工业运维领域,AR正重塑传统巡检模式,实现从“手抄笔录”到“一眼洞察”的转变。过去,工作人员需要携带多种工具、纸质工单和记录设备,穿梭于宽阔而复杂的厂区之间。这样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还存在漏检、误检和数据记录偏差等风险。如今,工作人员佩戴AR设备即可实时查看3D数字化信息,完成设备巡检、异常上报和数据录入。系统自动识别设备并弹出标准运行参数,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精准比对。 

在高铁运维场景,机械工程师需要时刻检查列车各个电器环节的安全状态,而AR设备能自动识别列车部件型号,实时调出该部件的检修标准与历史数据。检查完成后,机械师通过语音或手势即可完成数据录入,报表自动生成,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和准确性。

在农业领域,AR化身为守护稻田的“数字卫士”。华青领创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开发了病虫害识别系统,这套装载了十多万张病虫图片训练的AR系统,能够瞬间识别出病虫害种类、虫龄和密度,防治建议也实时显示在视野中,将过往需要两三个小时完成的田间调查缩短至20分钟内。

支撑这些多样化场景应用的,正是华青领创自主研发的Teamhelper产品矩阵——它以基础套件、SDK和开发者平台为核心,实现了对全球80%主流AR硬件的适配,成为多家硬件企业的出厂预装系统,并且与80余家各行业生态伙伴达成合作。

“Teamhelper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办公数字化的场景延伸。”王勇解释道,“办公人员可以在电脑、手机上处理信息,但对于一线工作者来说,许多特殊作业环境缺乏合适的信息化工具。随着AR眼镜逐步成熟,我们能够将数字能力链接到各类工作场景。”尤其在空间狭窄、需要攀爬或双手持握工具的作业空间,AR眼镜成为提供实时信息却不占用双手的理想终端。

此外,传统AR解决方案交付周期漫长,用户需要经历硬件选型、适配、端侧算法开发、业务软件实现与小规模试点等环节,整个流程可长达20个月。而通过Teamhelper平台,这一周期被压缩至3个月以内,推动了AR硬件方案在各行各业快速落地。  

“掀桌”不止,进击XR夺未来“船票”

进入2025年,行业逐渐达成共识——AI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具潜力的个人移动入口。从初创团队到互联网巨头,无不摆出争抢入局的姿态,“百镜大战”的序幕已然拉开。

“行业生态日益庞大和丰富,但我们在AR软件领域始终占据领先优势。”王勇显得从容而笃定。2024年,公司已悄然盈利,预计2025年收入较去年翻倍增长,净利润再上台阶。

不过,他也指出,当前AR行业仍面临两大发展瓶颈:电池续航与端侧算力,“电池性能直接限制了设备的轻便性与佩戴时长,而端侧若无法高效运行大模型,一切沉浸式体验都无从谈起。”因此,产业的爆发仍需等待硬件走向轻量化、标准化和低成本,一旦技术实现突破,作为连接硬件厂商与行业应用的枢纽,华青领创必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事实上,华青领创锚定的是更广阔的XR(扩展现实)赛道,AR只是其战略布局的起点。“未来我们将逐步拓展至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领域,不仅赋能眼镜终端,还将为手机、平板及其他摄像设备提供融合体验。”王勇表示。 

近期,华青领创启动了新一轮融资,获得南京市创投集团的战略投资。创投集团投资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华青领创填补产业链短板,解决行业适配难、开发效率低等痛点,生态链位置定位清晰。公司将继续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着力提升系统的交互体验和功能扩展能力,加大对于大模型、多模态识别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及研发,“作为南京本土企业,我们期待公司能在产业集群中发挥标杆作用,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成为南京‘4266’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王勇感慨道:“技术壁垒在开源和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容易被打破,以往能维持三五年的发展优势,可能三五个月就被掀翻了。所以,创业就是不断掀桌的过程,必须敢于重构自己,才能为自己争取到面向未来的‘船票’。” 

目前,华青领创拥有一支50余人的团队,一大批95后成为中坚力量。在这里,每位员工都拥有一个独特的中药花名,空青、决明子、川芎……名字间飘散百草香。 

在这里,荣誉不被隐藏。每一项成就都被凝聚为一枚实体徽章,许多员工将其悬挂于工牌之上,行走之间清脆作响,成为能力与成长的具象见证。

“我们‘抹平’职级、鼓励努力,就是希望构建更扁平、更自由、更有活力的创意组织。因为颠覆式创新,从不会在等级森严的环境中发生。”王勇直言。

人类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方式,正站在巨变的前夜。也许就在下一次“眨眼”之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已焕然一新。而华青领创正在用代码与愿景,坚定参与这场变革的书写。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