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产经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聚焦

四川: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十四五”扩大内需成果丰硕

时间:2025-10-20 14:09|来源:中国产经网|编辑:yezi 网友评论

从“蜀道难”的千年慨叹,到“铁公机”织就的现代交通网;从“天府粮仓”的传统印记,到“四川造”科创成果赋能5G、航天;从消费市场的稳步扩容,到千万家庭“住有宜居”的民生暖意……“十四五”收官之际,四川扩大内需的“成绩单”格外亮眼。

在近日召开的“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活动中,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个个标志性项目、一项项惠民举措,展现了四川以有效投资扩增量、以优质消费提质量、以机制保障强效能的发展实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重大项目多点突破,有效投资注入强劲动力

“十四五”以来,四川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推动实施了一大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项目投资年均增长10.5%,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纳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万亿元。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一幅砥砺奋进的建设画卷,是一份硕果累累的项目成绩单。

“以前从成都到宜宾要7个多小时,现在高铁只要1个多小时,比以前快多了!”常往返两地的李女士的感受,是四川交通基础设施巨变的缩影。陶剑锋表示,“铁公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筑牢经济增长“硬支撑”。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着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让“蜀道难”成为历史,“蜀道畅”变为现实。

高铁骨干通道加快畅通。成宜高铁、渝昆高铁川渝段等建成通车,成渝中线、成达万等高铁加快建设,铁路运营里程近7000公里,新增铁路运营里程超1600公里,已建和在建铁路覆盖全省21个市(州),外畅内联、运输高效的现代化铁路网络加快成型。

公路网通达能力显著提升。新建成高速公路超2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历史性突破1万公里、在全国位于前列,高速公路覆盖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安装充电设施,农村道路“进村入户”,群众出行更加方便舒适。

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持续跃升。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四川“神鸟”展翅腾飞,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成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民航第四城”。

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等建成投用,结束了川南片区无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的历史,都江堰灌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岷江水从源头到田头“一键直达”。

在绵阳科技城,首批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科研人员正调试最新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成都高新区,京东方第8.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高速运转……“四川造”的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涌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陶剑锋提到,“十四五”以来,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0.8%,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科学装置不断涌现。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通过国家验收,全省国家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加速推进,依托中国环流系列装置开发的制备工艺,产品广泛应用于5G/6G通信、医疗健康等领域,攀登科学“珠峰”的同时造福百姓生活。

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首批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落地绵阳,贡嘎二号、天行者1号等一批人形机器人相继亮相,特别是深度参与国家载人航天等重大任务,为C919国产大飞机、神舟飞船等贡献“四川智慧”和“四川力量”。

新质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引进培育产业项目,京东方第8.6代柔性显示生产线、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等落地投产,有力推动四川省在新型显示、动力电池等领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以前小区路面坑洼、管道老化,改造后加装了电梯、建了休闲区,住得舒心多了!”家住成都的王大爷,对老旧小区改造赞不绝口。这也正是四川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案例。陶剑锋介绍,“十四五”以来,四川省加大资金投入,一大批群众所需、可感可及的民生项目加速“上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川人民。

教育医疗供给持续优化。立足行业所需、岗位所需,发展职业教育,新增成都轨道职业学院、遂宁职业学院等9所院校。着眼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3054所义务教育学校、397所普通高中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一老一小服务更加完善。建成养老服务机构2596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65万张,新增托位18.6万个,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更有保障。

安居工程改善居住环境。改造老旧小区2.98万个,改造各类城市管网5.2万公里,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725套,努力让更多群众实现“住有宜居”。

在川滇交界的白鹤滩水电站,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持续发电;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让草原绿意更浓……陶剑锋表示,“十四五”以来,四川统筹发展与安全,“筑屏障”的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扎实推进,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更协调”。

能源安全贡献“四川力量”。白鹤滩等世界级大型水电站拔地而起,全球最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两河口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6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持续不断输出,点亮万家灯火、助力经济加速。

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奋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仓储设施项目,4年来,四川新建高标准农田1328.9万亩、改造提升444.3万亩。

与此同时,生态安全底色更加鲜明。统筹推进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加快若尔盖草原湿地等重点生态区修复工程,深入实施“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长江、黄河干流四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应急救援能力全面加强。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投用,四川省应急救援中心基地项目加快建设,救援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

多维保障机制发力,护航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离不开科学高效的保障机制。“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拼经济搞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压舱石”。每年选择700~800余个事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滚动实施。目前,投资规模从2021年的4.5万亿元增长到今年的5.4万亿元,年度投资超过9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发挥了重点项目对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

陶剑锋介绍,在具体工作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项目基础。四川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紧扣国家和省级各类规划,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始终把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作为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按照“谋划储备、加快前期、建设实施、竣工投用”四个批次,实行分批次、全链条服务管理,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接续转化、滚动实施的良好态势。

二是健全调度机制,持续提升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效能。四川坚持“服务围着项目转”,建立健全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分级分类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实行省政府领导牵头挂帅,“面对面”专题协调,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高位推动、一抓到底。带动市县同步抓调度,层层抓落实,形成全省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格局。

三是优化政策供给,全力推动资源要素向重点项目聚集。四川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出台31项“硬举措”,支持保障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资金方面,我们既强化前期工作激励、全力做好向上争取,也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险资入川”,多措并举“开源头、引活水”;用地方面,我们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求,每季度编制重大项目用地清单,“一对一”配强“用地保姆”,实行精准供地、高效保障;环境承载方面,我们建立环评服务台账,推进“清单式”便捷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快速审批。

此外,四川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赋能项目管理,建成上线“天府项目通”,实现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智慧调度和闭环管理,服务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消费市场提质扩容,成为经济稳增长主引擎

重大项目多点突破为四川扩大内需搭建了“骨架”,消费作为内需体系的重要支柱,正以提质扩容的态势注入“活力”,成为拉动经济稳增长的核心力量。

从街头增多的新能源汽车,到直播间里热销的“川货好物”;从家门口升级的便民商店,到赛场边火热的观赛消费……“十四五”以来,四川围绕大宗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城乡消费四大领域精准施策,打出一套“组合拳”,让消费市场既有烟火气又有新活力。

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梁勇介绍,“十四五”以来,四川强化“政策+活动+场景”三轮驱动,推动消费成为经济稳增长主引擎,全省消费市场呈现总量升位、增速领跑的发展态势,连续4年年均增长7.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

“旧冰箱抵800元,新冰箱送货上门,全程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太方便了!”成都市民张先生的换新经历,是四川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作为全国率先建立 “家电以旧换新信息系统”的省份,四川通过优化系统平台、扩大参与主体,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消费者。

“十四五”以来,四川“以旧换新”政策精准发力,大宗消费稳步提升。除了在全国率先建立“家电以旧换新信息系统”外,还优化“汽车置换更新服务平台”,综合成效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全省汽车、家电数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换新量达1319万辆(件),带动消费超1327亿元,综合拉动比1:9.82。政策实施至今,累计吸引2.6万家经营主体参与,惠及消费者1300万人,家电参与门店数量5.4万余个、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由2020年末的17万辆,增加至180余万辆,增长近10倍,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中占比由2020年的4%提升至40%以上。

同时,多措并举推动服务消费潜力释放。推动出台《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实施“天府三名”(名菜、名厨、名店)品牌培育工程;培育成都、遂宁、宜宾等家政产业园,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品质服务型”转型;围绕银发经济,发放敬老爱老“重阳大礼包”,打造熊猫旅游专列品牌;赛事经济带动体育消费持续释放,仅2024年就举办汤尤杯等国际国内赛事近90场次,吸引参与人群超200万人次,拉动体育相关消费达450亿元。餐饮、家政、养老、体育等领域的服务消费多点开花。

打开手机直播间,就能买到川味腊肉、眉山柑橘;下单生鲜后,半小时就能送达家门口……抢抓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新型消费动能增强。推动电商新业态高质量集聚发展,建成国家电商示范基地7个、省级电商新业态基地13个、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10个。“十四五”时期前四年,全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6%,直播电商销售额保持15%以上增速。

此外,四川坚持“城市提品质、县域补短板”,城乡消费协同发展。大力发展首发经济,近年来,引进各层级首店超1600家,举办各类首发、首展、首秀活动超2500场。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高品质示范步行街“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打造全国示范步行街1条、省级示范试点步行街42条。宽窄巷子步行街被列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优秀实践案例。(李厚宏)

 
TAG
780*90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滚动播报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370宽 广告位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QQ:2713090406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Copyright © 2021 中国产经网 Twsp.net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Powered by tws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