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国“芯”痛,目前只剩下这个办法了
中国半导体行业因此收获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连这两年风头最劲的行业也来凑热闹,表决心。房地产业的代表恒大、互联网企业代表阿里巴巴先后表态,要投巨资于中国芯片制造。
![]() |
让人欣慰的是,综合考虑到芯片行业的特性,包括技术积累、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市场普及的规律以及中国现有基础以及差距,中国也的确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的国家。
任何产品都是由低到高逐步升级的,中国芯的成熟也不例外。在现有路径下,要形成有效的生产、商业闭环,恐怕得有一代人牺牲用户体验,去使用中国芯,不断试错形成正反馈。
恐怕,也只有中国在这方面拥有制度优势,可以集中特定人群办大事。如果下定决心,他们将会成为中国在芯片、集成电路领域追赶美国的最有力保证。
01
这一次,整个中国都感觉到了痛。
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这一组内涵逐渐缩小的名词,不管你选哪个,它都可以称为信息时代制造业的“粮食”。
因为在这上面被人卡了脖子,一个占据世界市场13%销售份额、位列中国No.2的电信巨头——中兴,一夜之间便危若累卵。
建在沙子上的大楼什么样?大概就这个样。
中国制造不是很厉害的吗?怎么就被卡了脖子呢?
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以手机为例,全球77%的手机都是中国造,厉害吧?!不过,一部智能手机里大约有20片芯片,但这些芯片只有3%是中国造的。
其它很多标着中国制造的高端制造领域也是如此。于是,中国每年要吃进全球超过一半的芯片。
在智能化已经成为高端制造、高端生活标配的前提下,没多少产品可以离开芯片。
而中国的芯片自给率只有大约6%。
这个数字就好比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钱没地方买粮食;大工业时代,能造汽车、轮船、飞机却没有发动机。
被卡脖子的教训,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深刻。但信息产业时代,中国又被人在“粮食”上卡了脖子。
进入21世纪,有很多行业领先的中国企业都表示要引领下一波产业浪潮。但说一句不客气的话,离开的外国芯,结果只能呵——呵——呵——了。
芯片的绝大多数核心奥义,都在美国手中。至少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离开了美国,没有哪个国家敢说可以玩转信息技术革命。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02
中兴事件后,社会上充斥了各种反思。
表面上最深刻的反思,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有误,中国战略规划没能预见大国冲突的激烈程度,过于沉浸在全球化的美好想象中了等等。
失误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这更多的是全球产业分工的自然逻辑。
信息技术革命肇始于美国,当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后,中国还多用了十年才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 |
发动机是上一次工业革命的集大成者,它是那个阶段科技、材料、制造等等诸多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它的水平也决定一个国家在那个时代可以达到的高度。
中国在发动机方面追了很多年,吃了很多苦,但直至今天,依然未能完全建成现代的研发、制造体系,个别领域还无法达到“能用”的层次。在顶尖产品上,近些年甚至差距还越来越大。
“芯片”是属于最新阶段工业文明的代表。在这个方面要追赶上美国,难度远远超过造出一台性能领先、性价比优秀的发动机。
以中国大飞机C919为例,它一大半的设备、软件都是由国外厂商配套提供的。
![]() |
在信息产业制造方面,美国造芯片,中国和其他国家完成相关配件,然后在中国组装,就是性价比最高的商业化路径。
03
还有各种颇具负能量的牢骚——
比如“靠送外卖共享单车打游戏店小二,我们赢不了”,再比如“端一碗茅台(600519,股吧)去反击Intel”的调侃,还有“中国用房地产、银行就可以秒杀美国”的怒其不争……
这样的抱怨毫无道理,它们是丝毫不搭界两个层次。
中国提了很多年的“弯道超车”,也的确有很多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但大部分中国的弯道超车基本出现在应用场景丰富的领域。
高铁,中国技术当然不错,但最初的新进技术绝大部分是从法国、德国、日本引进的。
让中国称雄的是应用场景——
中国国土广阔、地形复杂、人流量巨大,再加之民用航空落后,于是最大规模的应用实践成就了来源不同的高铁技术最充分的整合、升级。
类似移动金融、外卖、共享单车,同样是沾了中国起点低、人口众多与需求多样性的光。它们在中国积累了最大量的数据,实现了各种技术、平台最复杂的整合。
然而,在那些需要技术比拼、需要时间积累的领域,中国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埋头追赶,快的少数实现了超越,有些已经可以看见美欧日的后背,慢的则还遥遥无期。
在充分自由竞争的环境下,所有的资源要素当然是向最容易出成效,最容易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部门集中。
最要命的是,高铁的技术你还可以买到,而芯片、集成电路的很多核心技术,你有钱也买不到。
这些年,不差钱的中国一直希望在半导体行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引进,但大多是失败告终。
引进之路不通,但还一定要发展并实现赶超,那么后来者就必须依靠政策引导、依靠体制或其它积累,来缩小别人的先发优势。
04
芯片是全世界最难制造的产品,没有之一。
![]() |
事实是,从“汉芯”到“龙芯”,你真以为研发团队不想拿出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价比优良、适用性强的芯片?
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于是,有了“汉芯”造假丑闻。有了“龙芯”奋斗16年,最新的“龙芯3”才刚刚达到二十年前微软Atom的水平,还附带了一堆知识产权纠纷。即便华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替代高通高端芯片的“麒麟”,在华为的定位中也只是“有备无患”。
要有中国芯,中国要面对的一个麻烦就是:如何让Atom水平的中国芯去取悦于习惯了酷睿i7的用户?
答案是,政府必须下定决心,依靠体制的力量,从低端开始,完成芯片的整个生产升级过程,最关键的是商业流程。
“芯片”的制造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的过程。对于追赶者而言,技术水准不那么高得芯片,更容易保证成品率商业化,但更关键是得有足够的市场、足够的用户并形成研发、生产、应用流程的正反馈,从而加速技术升级。
市场经济下,人们拥有自主选择权,正常情况下,人们当然会选择性价比尽可能高的产品。
但从产业自主发展来说,又必须要求一定阶段,有大量的企业、个人使用性价比没那么高的产品。
就好比明明有小米6、苹果8、华为mate10,却要求你只能使用摩托罗拉A6188。这就构成巨大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寄希望于人们的“爱国心”,或者大资本完全不计代价不求收益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只有依靠体制的力量。中国有八千万党员,财政供养人员也大约是八千万,如果他们可以成为中国芯的用户,中国芯将会再一次完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创举。
当然,它实现的难度非常大,但恐怕只有中国才有一点点可能。
05
你可能会问,就不能投入巨资,加强研发和技术积累,直到能成产出一流的产品再投入商业闭环吗?
这就要提到芯片的制造,简单说制造工艺就四步。
第一步,从二氧化硅提炼出高纯度的硅,把它弄成尽可能大的象纸一样薄的片;
第二步,用激光在上面刻线;
第三步,把大量微型电器元件放上去,从几千万到8亿不等,比如酷睿i7上就有7.7亿个晶体管;
第四步,封装。
芯片的材料二氧化硅,不值什么钱,值钱的在于芯片的架构、设计、指令集的整合以及加工环节等等。
就拿第二步来说,用来划线的光刻机最好的产品产自荷兰,但是最好的产品往往优先供应给日本、韩国、荷兰、美国,中国能拿到的则是上一代或二代,这注定你起步就比别人差。
芯片生产非常非常非常复杂,几乎每一步都对材料、技术、设备、生产工艺提出艰巨挑战。
如果遵循现有追赶路径,中美相比较,大概中国只有在资金和体制方面可以释放巨大的优势了。不依靠这个优势,不付出巨大的代价、牺牲,指望完成赶超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美国会用一切办法延缓中国追赶的脚步。阻止中国收购西方半导体企业、制裁中兴、严控知识产权、甚至发起贸易战,目的就是在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制造领域,让中国制造围着美国转。
《中国制造2025》期望在2020年达到40%,2025年达到70%。但是IC Insight则完全不看好,它给出的预期数据是2020年17%,2025年25%。
|
|
06
“中兴事件”会被中国记住。
影响之一是民众心理上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骄傲也好、民粹也罢,社会情绪多少有些浮躁,有点无法正确认清自己,中兴事件让我们难得看到自己的“短”、自己的“薄弱”、自己的“力有不逮”。
影响之二是中国产业结构方面。
所谓的知耻而后勇,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作为信息时代的“粮食”,其地位必然会得到极大的强化和提升。
事实上,中国对于半导体产业的众多扶持政策已经在路上。
不过,有一个迷思需要打破。那就是芯片、集成电路要实现百分之百自给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美国也做不到。
因此,维护全球化的贸易合作体系、坚持改革开放依然是中国必须坚持的方向。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最靠谱的“弯道超车”往往依托于颠覆现有技术、生产模式的基础研究的飞跃。就好比从蒸汽到电力到电子,下一次工业革命被很多科学家预言为“量子时代”。
而中国在量子研究的很多方面目前处于世界前列。或许,加大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确保中国在下一代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才是中国解决“芯”痛的捷径。
中国已经在发达国家后面苦苦追赶了上百年,深深了解单纯追赶的艰难,或许从此愿意沉下心来,重视基础研究,拼的几十年苦,换得一朝的潜龙升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四川水井坊邛崃全产业链基地:传承非遗技艺,坚持开放发展2025-11-20 16:19
- 政产协企四方联动 | 浙江省住建厅、九牧、链筑、房企共研:好房子需配备智2025-11-07 19:41
- 武汉智博会 | 卫浴独家!九牧携产业链伙伴智造中国“好房子”2025-11-07 19:40
- 九牧领跑科技卫浴新赛道,“好房子” 实践响应十五五规划2025-11-07 19:39
- 南京市人才一期发展基金合伙企业子基金遴选结果公布2025-11-04 12:21
- 水井坊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2025-11-03 18:43
- 助推高质量产业发展·创投实录|华青领创:敢于“掀桌”,方见新“视界”2025-10-30 20:29
- “第一届传媒可持续发展·ESG作品榜”正式发布 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2025-10-30 12:32
- 创投集团直投企业瑞为新材获得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2025-10-24 21:40
- 九牧智能卫浴助建中国“好房子”,杭州好房子私享会今日召开!2025-10-24 12:19

- 14:49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财富增长的双轮驱动
- 16:19四川水井坊邛崃全产业链基地:传承非遗技艺,坚持开放发展
- 16:44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财富增长的方法论基石
- 18:01易萃享:27 年康力匠心,铸就数智健康新标杆
- 17:54易萃享:以数智之力,让健康管理触手可及
- 17:27易萃享:不止是营养机,更是家庭健康管理中心
- 17:19易萃享:AI 赋能,解锁 “一人一案” 的营养新范式
- 17:09易萃享:1000 日夜打磨,让精准营养走进寻常家
- 19:41政产协企四方联动 | 浙江省住建厅、九牧、链筑、房企共研:好房子需配备智
- 19:40武汉智博会 | 卫浴独家!九牧携产业链伙伴智造中国“好房子”
- 19:39九牧领跑科技卫浴新赛道,“好房子” 实践响应十五五规划
- 20:40东方药林百年纳:科技赋能 开启活力健康新航程
- 20:35东方药林百年纳:四大专利加持 解锁现代健康新方案
- 20:29东方药林魔术丝:传承本草智慧 点亮现代秀发之美
- 20:18魔术丝白黑客防脱育发液:天然植萃赋能 解锁秀发焕变密码
- 20:06竹奥秘毛巾:东方药林创新竹锟科技的匠心之作
- 19:23东方药林竹奥秘:解锁竹萃能量 重塑健康生活理念
- 12:21南京市人才一期发展基金合伙企业子基金遴选结果公布
- 18:43水井坊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
- 17:58去信任的商业文明:当算法取代权威,当信任回归众人
- 20:29助推高质量产业发展·创投实录|华青领创:敢于“掀桌”,方见新“视界”
- 12:32“第一届传媒可持续发展·ESG作品榜”正式发布 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
- 18:28【一个世界 无限场景】泽瑞萬象元宇宙计划正式启动 & 全球首秀
- 07:45纳米晶体甲地孕酮,让肿瘤患者体重“向上”,生存“向上”
- 21:40创投集团直投企业瑞为新材获得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
- 12:19九牧智能卫浴助建中国“好房子”,杭州好房子私享会今日召开!
- 14:04金海汇成投资有限公司如何打造高效资产证券化产品
- 17:01ChainVault亮相伦敦区块链大会:引爆欧洲RWA新风口
- 17:00Auricore亮相伦敦区块链大会,定义黄金RWA全球新标准
- 17:00STC亮相伦敦区块链大会,开启绿色RWA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