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一大转型出口:员工贷,到底是不是一个好模式?
时间:2018-03-14 08:05|来源:未知|编辑:
网友评论
现金贷被监管之后,行业立马出现了两派。
一派是“漏洞派”,开始寻找各种绕过监管的方式,并通过“撞线”去试探监管底线;
另外一派是“创新派”,他们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途径,能符合监管,同时可以长足发展。
2018年,两股力量的交错,成为现金贷行业的主旋律。
而最近渐渐火热的“员工贷”,就是一次尝试——这其中,有真正的创新,也有浑水摸鱼。
那么,这个号称风控简单、背靠场景的贷款模式,会成为主流吗?
01 巨头试水
近日,有媒体爆出,滴滴成立金融事业部,并试水“司机贷”。
实际上,在春节期间,滴滴已开始布局行动。
知情人士透露,“接下来,滴滴不再对涉水金融业务遮遮掩掩,2018年会重点推进。”
“司机贷”是滴滴金融布局的第一款试水产品。
主要模式,就是给滴滴旗下的司机发放贷款。
而目前,滴滴的司机数量,已多达2100万人,人数基数极大。据媒体报道,目前滴滴月放款额度高达1亿,至少已放款7亿元。
实际上,开展类似滴滴这种“员工贷”的大公司,不在少数。
早在2016年年末,富士康就与我来贷合作推出了“员工贷”,针对的是富士康旗下员工。
“富士康的基层员工虽然薪资不高,但是却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并且年轻的员工,也可以接受提前消费的观念。”业内人士陈晓表示。
类似滴滴和富士康这样的大公司,员工众多,贷款需求旺盛,天然有做“员工贷”的优势和土壤。
而他们选取的方式,除了自建金融之外,也会和一些金融公司合作。
此外,还有不少金融公司号称推出了“员工贷”。
比如拉卡拉、久金所等。
实际上,员工贷由来已久,并非现在才有的创新金融产品。
在早期,大部分是企业用于给员工的福利,解决员工一些暂时的资金困难。
比如,阿里和腾讯,3年以上的员工可以申请无息贷款,有媒体曾报道金额高到10万-50万。
这个就是纯福利。
但还有一些公司,是将其视为金融业务。
比如滴滴成立滴滴金融,给司机放款,是为了激活金融板块,除了福利,也有盈利的目的。
02 “跑不了”贷款
最近,员工贷的集中火热,背后是有多个因素在起作用。
监管后,所有的现金贷要求必须有“场景”,员工贷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有场景。
比如,司机贷,可规定申请贷款是为了买车辆保险、车辆维修等用途。
“还有,金融公司去给一家企业的员工提供贷款,这个模式应该算2B,而不是直接2C,这样也可以绕过监管。”业内人士称,员工贷这个模式,暂时没有监管风险。
因此,才有不少人认为,“员工贷”可能是现金贷转型的一大出口。
除了符合监管外,员工贷这个模式的风控,相对要容易很多。
贷款的风控,无非就是考核对方两项指标: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首先,员工的薪资出自企业,“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比它更能掌握贷款者的流水和信用状况了。”陈晓表示。
还款能力,一目了然;而还款意愿,也很可控。
员工如果还想继续在公司待下去,肯定不敢赖账;如果实在不还,还可以直接从他的工资中扣除贷款。
据某金融公司的业务负责人薛锋称,他们与某企业合作的“员工贷”,坏账率几乎为零。
[page]分页标题[/page]
而另一方面,用户基数也是“员工贷”的一大优势。
陈晓表示:“别的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还在苦哈哈找用户的时候,‘员工贷’背后就现成的员工基数。”
而这个模式的可行性,早就得到过验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一家金融公司,却活得特别好。
他们的业务,主要是给香港的菲佣放贷。
在香港,菲佣是很庞大的一个群体。
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介绍,截止2017年11月,香港家庭聘用超过36万外佣。
为了管理这个群体,香港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
菲佣来到香港打工,是需要先到中介公司做职业培训后,才能上岗的。
为了管理她们,中介公司会要求菲佣上交护照。
接着,菲佣被安排到各个家庭打工,中介公司还要在其中规范菲佣的行为,并且,工资都不是雇主给他们发放,而是通过中介公司发。
值得注意的是,中介手里掌握了护照和工资两个重要的筹码。
而菲佣这个群体,一般家庭很穷,经常有急需用钱的需求。于是,中介公司开始于金融公司合作,给菲佣发放贷款。
这个模式发展得极好,即便是金融危机,几乎都没受到影响。
“实际上,在法律保护下,这个商业模式一直保持着高收入、高利息、低不良,收入稳定的状态。”渣打银行前CRO牛佳耕对这个模式颇为赞赏。
“形成闭环,同时风险可控,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应该如此自洽的。”牛佳耕称。
风险可控、符合监管、无获客成本,如此看来,员工贷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和转型方向。
但在落地之中,却又遭遇困难重重。
03 道阻且长
尽管尝试者众多,但并非所有人都是诚心一试。
2015年年末,网上就出现了拉卡拉“员工贷”的身影。
公开资料显示,拉卡拉的“员工贷”针对于优质白名单企业,仅面向拉卡拉合作企业的正式员工,无需抵押的线上贷款业务。
“你们是只针对白名单企业放款吗?我怎么知道我的公司在不在白名单?”一本财经询问拉卡拉的业务人员。
“只要是国企、上市企业等优质企业的员工,社保公积金6个月以上,就可以申请员工贷。”拉卡拉贷款业务人员周越称,门槛其实没那么高。
周越称:“之前最高能贷出30万,但随着政策的变化,目前额度不会和之前那么高了。”
“其实,很多金融公司,说是员工贷,实际上和现金贷毫无区别。”陈晓称,一切都只不过是绕过监管的套路。
而认真在尝试员工贷的公司,目前也是困难重重。
“合作放贷的金融机构,在规模、资金上都处在尴尬境内。”知情人士薛锋表示。
尽管看起来风控可控,但中间放了一个强大的核心企业,想分得太多羹,不太可能。
这就是供应商的悲哀。
核心企业的话语权太强,供应商只能依附其上。
“很多企业是作为员工福利,给他们放贷的,所有利率要求非常低,年化率还不到10%。”薛峰称。
而这种情况下,金融公司还想盈利,就得把资金成本压到极低。
“随着监管趋严,现在拿到低成本的钱,越来越难。”薛锋说。
除了利率薄之外,这个模式想规模化复制,难度也比较高。
首先,你得找到人数众多的大企业合作。
“与小公司合作,万一公司与员工联合骗贷,风险就极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page]分页标题[/page]
另外,每家公司、所处的行业都不一样,可能在风控上也有所差异。
“对于我们而言,每家公司都要重新去做风控模型,其实操作成本很高。”薛锋表示。
让人不得不担忧的是,员工贷可能会成为一项“小而美”的生意,很难规模化复制。
尽管如此,行业内大部分从业者依然认为,这个模式值得去深耕。
“各个公司的风控不同,但同行业的风控,却极为相似。”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也正在开发现金贷产品,其负责人称,他们涉及产品的逻辑,不是针对公司,而是针对行业。
比如,司机贷,除了和滴滴合作,还有其他的网约车平台,甚至出租车公司等等,都可以合作。
这个2B再2C的商业模式,尽管盈利难,规模化难,但也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2018年,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在监管的重压下,将是艰难的一年。
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创新,都值得去尝试和深耕。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一派是“漏洞派”,开始寻找各种绕过监管的方式,并通过“撞线”去试探监管底线;
另外一派是“创新派”,他们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途径,能符合监管,同时可以长足发展。
2018年,两股力量的交错,成为现金贷行业的主旋律。
而最近渐渐火热的“员工贷”,就是一次尝试——这其中,有真正的创新,也有浑水摸鱼。
那么,这个号称风控简单、背靠场景的贷款模式,会成为主流吗?
01 巨头试水
近日,有媒体爆出,滴滴成立金融事业部,并试水“司机贷”。
实际上,在春节期间,滴滴已开始布局行动。
知情人士透露,“接下来,滴滴不再对涉水金融业务遮遮掩掩,2018年会重点推进。”
“司机贷”是滴滴金融布局的第一款试水产品。
主要模式,就是给滴滴旗下的司机发放贷款。
而目前,滴滴的司机数量,已多达2100万人,人数基数极大。据媒体报道,目前滴滴月放款额度高达1亿,至少已放款7亿元。
实际上,开展类似滴滴这种“员工贷”的大公司,不在少数。
早在2016年年末,富士康就与我来贷合作推出了“员工贷”,针对的是富士康旗下员工。
“富士康的基层员工虽然薪资不高,但是却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并且年轻的员工,也可以接受提前消费的观念。”业内人士陈晓表示。
类似滴滴和富士康这样的大公司,员工众多,贷款需求旺盛,天然有做“员工贷”的优势和土壤。
而他们选取的方式,除了自建金融之外,也会和一些金融公司合作。
此外,还有不少金融公司号称推出了“员工贷”。
比如拉卡拉、久金所等。
实际上,员工贷由来已久,并非现在才有的创新金融产品。
在早期,大部分是企业用于给员工的福利,解决员工一些暂时的资金困难。
比如,阿里和腾讯,3年以上的员工可以申请无息贷款,有媒体曾报道金额高到10万-50万。
这个就是纯福利。
但还有一些公司,是将其视为金融业务。
比如滴滴成立滴滴金融,给司机放款,是为了激活金融板块,除了福利,也有盈利的目的。
02 “跑不了”贷款
最近,员工贷的集中火热,背后是有多个因素在起作用。
监管后,所有的现金贷要求必须有“场景”,员工贷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有场景。
比如,司机贷,可规定申请贷款是为了买车辆保险、车辆维修等用途。
“还有,金融公司去给一家企业的员工提供贷款,这个模式应该算2B,而不是直接2C,这样也可以绕过监管。”业内人士称,员工贷这个模式,暂时没有监管风险。
因此,才有不少人认为,“员工贷”可能是现金贷转型的一大出口。
除了符合监管外,员工贷这个模式的风控,相对要容易很多。
贷款的风控,无非就是考核对方两项指标: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首先,员工的薪资出自企业,“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比它更能掌握贷款者的流水和信用状况了。”陈晓表示。
还款能力,一目了然;而还款意愿,也很可控。
员工如果还想继续在公司待下去,肯定不敢赖账;如果实在不还,还可以直接从他的工资中扣除贷款。
据某金融公司的业务负责人薛锋称,他们与某企业合作的“员工贷”,坏账率几乎为零。
[page]分页标题[/page]
而另一方面,用户基数也是“员工贷”的一大优势。
陈晓表示:“别的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还在苦哈哈找用户的时候,‘员工贷’背后就现成的员工基数。”
而这个模式的可行性,早就得到过验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一家金融公司,却活得特别好。
他们的业务,主要是给香港的菲佣放贷。
在香港,菲佣是很庞大的一个群体。
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介绍,截止2017年11月,香港家庭聘用超过36万外佣。
为了管理这个群体,香港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
菲佣来到香港打工,是需要先到中介公司做职业培训后,才能上岗的。
为了管理她们,中介公司会要求菲佣上交护照。
接着,菲佣被安排到各个家庭打工,中介公司还要在其中规范菲佣的行为,并且,工资都不是雇主给他们发放,而是通过中介公司发。
值得注意的是,中介手里掌握了护照和工资两个重要的筹码。
而菲佣这个群体,一般家庭很穷,经常有急需用钱的需求。于是,中介公司开始于金融公司合作,给菲佣发放贷款。
这个模式发展得极好,即便是金融危机,几乎都没受到影响。
“实际上,在法律保护下,这个商业模式一直保持着高收入、高利息、低不良,收入稳定的状态。”渣打银行前CRO牛佳耕对这个模式颇为赞赏。
“形成闭环,同时风险可控,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应该如此自洽的。”牛佳耕称。
风险可控、符合监管、无获客成本,如此看来,员工贷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和转型方向。
但在落地之中,却又遭遇困难重重。
03 道阻且长
尽管尝试者众多,但并非所有人都是诚心一试。
2015年年末,网上就出现了拉卡拉“员工贷”的身影。
公开资料显示,拉卡拉的“员工贷”针对于优质白名单企业,仅面向拉卡拉合作企业的正式员工,无需抵押的线上贷款业务。
“你们是只针对白名单企业放款吗?我怎么知道我的公司在不在白名单?”一本财经询问拉卡拉的业务人员。
“只要是国企、上市企业等优质企业的员工,社保公积金6个月以上,就可以申请员工贷。”拉卡拉贷款业务人员周越称,门槛其实没那么高。
周越称:“之前最高能贷出30万,但随着政策的变化,目前额度不会和之前那么高了。”
“其实,很多金融公司,说是员工贷,实际上和现金贷毫无区别。”陈晓称,一切都只不过是绕过监管的套路。
而认真在尝试员工贷的公司,目前也是困难重重。
“合作放贷的金融机构,在规模、资金上都处在尴尬境内。”知情人士薛锋表示。
尽管看起来风控可控,但中间放了一个强大的核心企业,想分得太多羹,不太可能。
这就是供应商的悲哀。
核心企业的话语权太强,供应商只能依附其上。
“很多企业是作为员工福利,给他们放贷的,所有利率要求非常低,年化率还不到10%。”薛峰称。
而这种情况下,金融公司还想盈利,就得把资金成本压到极低。
“随着监管趋严,现在拿到低成本的钱,越来越难。”薛锋说。
除了利率薄之外,这个模式想规模化复制,难度也比较高。
首先,你得找到人数众多的大企业合作。
“与小公司合作,万一公司与员工联合骗贷,风险就极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page]分页标题[/page]
另外,每家公司、所处的行业都不一样,可能在风控上也有所差异。
“对于我们而言,每家公司都要重新去做风控模型,其实操作成本很高。”薛锋表示。
让人不得不担忧的是,员工贷可能会成为一项“小而美”的生意,很难规模化复制。
尽管如此,行业内大部分从业者依然认为,这个模式值得去深耕。
“各个公司的风控不同,但同行业的风控,却极为相似。”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也正在开发现金贷产品,其负责人称,他们涉及产品的逻辑,不是针对公司,而是针对行业。
比如,司机贷,除了和滴滴合作,还有其他的网约车平台,甚至出租车公司等等,都可以合作。
这个2B再2C的商业模式,尽管盈利难,规模化难,但也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2018年,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在监管的重压下,将是艰难的一年。
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创新,都值得去尝试和深耕。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TAG

相关阅读:
- 优力狮抽奖活动即将开始,海量奖励等你来拿2023-12-25 10:04
- 聚焦“制造业保持基本稳定:逻辑与政策”,CMF专题报告发布2023-06-20 06:07
- 618电商大促"暗含战机",消费基金迎来大转机?2023-06-20 06:08
- 金监总局「一号文件」的深意:消保是安身立命之本2023-06-20 06:07
- 风大雨大时代,中国食品饮料如何“再造奇迹”?2023-06-20 06:06
- 抖音电商、小红书、梦饷科技…… 电商新势力为何总在上海出现?2023-06-20 06:05
- 离岸服务外包是桩好生意吗?2023-06-20 06:04
- 多地密集部署稳增长 先进制造业投资迎强支撑2023-06-20 06:04
- 卖家说刘德华的脸更适合我!揭秘AI变脸生意链:1.5万元包学会2023-06-20 06:01
- 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狗狗币历史价格走势图K线图|狗狗币价格美元2023-02-27 11:52

滚动播报
- 11:37东方药林魔术丝白黑客育发液 开启秀发焕新革命
- 11:19东方药林:以底蕴铸根基 以创新启新程
- 11:00东方药林:以 “三力抗衰” 体系 解锁健康密码
- 10:35东方药林:以创新创业基因 踏浪大健康产业新蓝海
- 09:51东方药林:行稳致远 以长期主义深耕健康产业全球化布局
- 09:20东方药林:聚势抗衰赛道 启航产业升级壮阔征程
- 16:34深化医养协同创新:西苑医院联合寿山福海助力医养中心项目建设
- 16:32深化医养协同创新:西苑医院联合寿山福海助力医养中心项目建设
- 15:18HTX DAO信心之旅迪拜站圆满结束:携手HTX共建生态释放长期潜力
- 17:45恩捷股份李晓明:恒捷远 PE-MBR 膜组器以技术突破守护水资源
- 11:49FUTURUS 助力领克 900,打造中国智造的“技术旗舰”
- 17:06寿山福海亮相银发人居发展大会,超星准体系赋能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 17:01寿山福海亮相银发人居发展大会,超星准体系赋能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 16:34故宫春韵,时光鎏金,周大生经典诠释东方美学
- 13:37对话周慧敏|“冻龄?神”与皙之密的不解之缘
- 12:07全美世界:以多元力量铸就商业辉煌
- 17:11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上海车展盛大开幕!
- 15:05恩捷股份旗下重庆恩捷新材料荣膺长寿区年度贡献突出民营企业奖
- 11:10JJ 斗地主:领航棋牌游戏新征程 严格杜绝赌博?
- 10:41共筑高净值家庭财富管理新生态——优脉家族办公室与黎明保险经纪达成战略合作
- 16:18当小香风邂逅智慧卫浴,箭牌×京东超品日新品发布会重构浴室美学新范式
- 15:30孙宇晨的破局之举:TRX ETF冲击SEC,“三驾马车”重塑Web3新格
- 10:39LeadeRobot具身智能应用标杆:柔韧自动充电机器人加速智能化出行体
- 10:10再获权威认可!数势科技上榜IDC中国AI Agent应用市场全景图报告
- 11:53京东商家成长白皮书揭秘:卖河南铁棍山药,半年营收增100倍
- 10:02LeadeRobot具身智能应用标杆:无人机X柔韧具身智能,空中精准作业
- 10:27恩捷李晓明:多方举措齐上阵,全力助推新能源领域蓬勃发展
- 09:59JJ斗地主:严守准则,全力阻止任何赌博活动!
- 09:47品质优先x交互跃迁:双轮驱动下的HUD千亿市场确定性增长
- 14:19恩捷李晓明:以合作与创新为驱动,积极助力新能源产业迈向新征程

新闻排行榜

